中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励志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讲座
在讲座的开始,林清玄“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从人生的底层出发直到成功的经历。林清玄出生在台湾高雄的一个偏远的地方,家境贫寒。他儿时的志愿就是当一名作家以及环游世界。最终,他完成自己的梦想——不但成为华语世界的著名作家,而且在全球各地进行演讲。总结自己的历程,林清玄认为儿时的梦想可以影响到人的一生,艰苦的成长无法限制内心的信念,反而会使得人变得更加坚强。
林清玄认为,从底层成长起来的人拥有“五宝”。第一宝是每一顿饭都可以吃得下,因为穷人都认为食物是很宝贵的;第二宝是每个晚上都可以睡得香;第三宝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笑得开心,因为人的幸福感并不来自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来自他的内心;第四宝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穷人的家乡在天空,在海洋,在森林,穷人的家乡在远方;最后一宝是不害怕命运的转弯。
林清玄向大家介绍了在他心中最伟大的三个人。第一个人是茶圣陆羽。陆羽从一名被寺僧收养的弃儿,成长为中国的“茶圣”。在成名后为了追寻自由,不惜放弃高官厚禄,完全不受物质和欲望的束缚。第二个伟大的人是玄奘大师。玄奘自幼父母双亡,跟随哥哥出家,他为了将印度的佛经译成汉语,徒步辗转前往印度,在印度生活九年之后回国,将一生的全部精力都放在翻译佛经上。第三个人是六组慧能。慧能幼年丧父,随母移居南海,生活艰困,以卖柴为生。他在皈依佛门后取得了不朽的成就,与孔子、老子并称“东方三圣人”。之所以认为这三个人是伟大的,林清玄解释道,这三个人都是从人生的最低层出发,通过不断地努力与拼搏,最终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最后,林清玄用十二个字总结了获得成功的条件,即“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所谓“大其愿”,是指要有一个宏大的目标以及长远的计划;“坚其志”是指要脚踏实地,不断拼搏与努力,不畏艰难;“虚其心”是指一个人越成功就越要谦虚;而“柔其气”是指越成功也就越要温和地待人接物。
林清玄先生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他的作品饱含着禅意与哲理,他的讲座风趣幽默,引起了听众们广泛的兴趣。大家踊跃提问,问题从如何做到“常想一二”、在生活中如何处理“无”与“有”的关系,到如何看待现在年轻人不爱读书以及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等,林清玄先生耐心地一一作答。在提问中被抽中的三名幸运听众,还获得了林清玄先生亲笔签名的散文集一本。
法学院法史研究所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席马志冰教授和法学院研工办陈维厚代表法学院接待林清玄先生一行,讲座的最后,陈维厚代表法学院向林清玄先生赠送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