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校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做出国行前动员报告
石亚军书记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公派研究生的政策发展和规模演变。他指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前瞻眼光做出了开展公派留学工作的伟大决策,正是在小平同志的决策下,我国非常迅速地选派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学生,超前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石亚军书记结合个人出访经历对比了改革开放初期和当前公派留学工作的背景和异同。他指出,当前我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国外大学与我国著名大学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这为新时期公派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而强大的保障。
石亚军书记分析了我国大学建设国际性大学的几大要素,指出大学自身培养的学生赴国外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联合培养的人数比例是衡量大学国际化建设和国际学术地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尺度。但与此同时,这一衡量大学国际化的关键指标也是多少年来困扰我校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自2009年我校签约加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以来,情况开始逐渐发生改变。像今年这样成规模的选派学生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和进行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在去年(2010年)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去年是我校签约加入的第一年,去年的第一步走得很漂亮,但是规模也是有限的。而今年,我们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单年就派出70名左右的研究生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和进行博士联合培养。石亚军书记指出,今年选派留学的研究生们承载着走向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极其重要的一个色彩,今后学校在书写政法大学的历史的时候,一定会成为很重要的痕迹。石亚军书记要求,今年选派的70名左右的研究生不仅要自己出去,而且要起到巨大的带动和导向作用,形成研究生们争相出国深造的氛围,形成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一种传统,促进形成更大的派出规模,加快学校走向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速度。
石亚军书记结合国内法学教育的现状和国家战略要求,进一步分析了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他指出,目前我国有700多所大学开设法学专业,中国政法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大多数高校的法学人才培养定位是不一样的。我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落实到国家层面的需要,立足于战略机遇期国家高端人才培养的需要,开放办学,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国际化人才。而这种国际化人才,如果不走出校门和国门,仅仅关在国内大学的门里是培养不出来的。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要继续保持这么高的速度继续往前走和持续发展,需要大批的国际化人才来对国家的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国家管理作出贡献。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国外去实地体验,亲眼观察才行。同学们如果要成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才培养历史上可圈可点的成果的话,那么一定要具有这种国际化——很高的国际化水平。
石亚军书记对全体公派研究生寄予厚望。他希望,同学们出国后要牢记学生和使者的双重身份,在本人之外,还代表着学校和国家。他指出,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文明的象征,良心的代表,走到哪里,无论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要给这个国家增光添彩。
最后,石亚军书记祝福2011年全体公派录取人员,希望全体公派研究生们珍惜公派留学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把公派留学生涯作为一生之中,尤其一生的高等教育之中最值得自己珍惜的、也是最辉煌的经历。同时,他祝福全体公派同学一路平安,在国外学习好,思考好,生活好,娱乐好,交往好,把国外先进的东西学回来,为今后中国的发展做自己的贡献。
在动员会上,石亚军书记还向2011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的研究生代表颁发了学校精心制作的、全体公派研究生赠送给国外大学和国外导师的精美对外交流礼品。
上一篇:中国政法大学举行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
下一篇: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党委举办“党员再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前教育”主题党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