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留学预科 2+2留学 硕士预科 HND 3+1
中国政法大学留学预科
 
 
学生姓名: *
身份证号: *

预报项目:

*
联系电话: *
中国政法大学出国留学预科咨询电话
 
 
 
 
 

依法治国新节点——法大著名法学家畅谈十八大报告发言摘要

 中国政法大学留学预科 /zhengfa/详细信息咨询请点击

 

    11月12日下午,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中国政法大学举办“依法治国新节点——著名法学家谈十八大”专题座谈会,邀请了我校从事法学理论研究的老中青三代学者代表,结合十八大报告的学习,围绕着如何理解报告中的新观点、新理念,更好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校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副校长朱勇教授,校党委副书记高浣月教授,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以及王卫国教授、李曙光教授、赵旭东教授、薛刚凌教授、卞建林教授、于志刚教授、孔庆江教授、曲新久教授、刘长敏教授等出席座谈会并发言。座谈会由副校长马怀德教授主持。

    讨论会上,与会法学家围绕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方面的内容和精神进行了解读与探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陈光中说,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发展民主,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义。加快法治建设是一个新的思维方式,要求党的领导干部以法治的思维想问题,以法治的方式办事情,不断推进改革发展,持续维护社会稳定。陈光中认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十八大报告的重要内容,而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检察权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和政法委既要合法领导,又要科学领导,在保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方面做出努力。陈光中提出,要把党的领导纳入法治范畴,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以推动依法治国的实现。此外,他以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为切入点,对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公开化作了详细论证。

    王卫国提到了十八大报告中“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十六字方针,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心声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他认为,在立法上,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参与立法的渠道;在执法上,要依法行政,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司法上,要继续推进公正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在守法上,要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守法意识。他说,法学家在推进国家法治发展上责无旁贷,既要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又要为完善法律体系建言献策,并充当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监督者。

    李曙光着重从金融体制改革角度解读了依法治国的内涵,他认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创新是十八大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他提出,我国在未来金融体制改革发展中,要建立金融国资委,快速推进国有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民间借贷合法化、划清民间借贷与高利贷等非法集资的界限、规范民间金融、放宽民间借贷,建立良好的民间投融资环境;要修改完善证券投资基金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加快金融创新立法,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保驾护航。

    卞建林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角度对十八大报告作了解读,他认为,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司法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指出了确立法治观念、强化法治意识、认识法治功能的重要性。他提出,我国司法制度要坚持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和中国特色,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公正、高效、权威,核心内容是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他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法律工作者,他将积极为国家立法、司法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在实际行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勇则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阐述作了深入分析,他比较分析了中国历史中的三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即清末法律体系、民国法律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他认为,我国目前自上而下、自觉设计、自主推进的法律制度改革,是循序渐进、符合历史逻辑的,这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他提出,改革不是简单的变化和调整,而是正面的完善和优化,因此必须更加关注中国国情和突出中国特色,确保改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改革中要牢记历史教训、慎重设计方案,推动改革的不断进步。

    赵旭东从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出发,表达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期待和想法。他认为,十八大是继往开来的新时刻,一方面我国法治建设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可喜成就,另一方面我国法治发展还落后于经济发展。因此,我国法治建设需要从更高层次上深化改革,突破执法、守法环节中存在的短板,把握未来中国法治发展攻坚和突破的方向目标,优化中国法治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理想国。他表示,法律学者要借助法律的动力和护卫,为法治昌明和持续稳定发展添砖加瓦。

    孔庆江以世界眼中的中国为基点,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提出,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内,建立了完整的社会经济体制,完善了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以市场经济为内核的法律体系,对我国过去的物质积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奠定了深厚的制度基础,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的贡献之一。

    薛刚凌从法律人角度对十八大报告中制度建设谈了自己的体会,她说,我国处于重要的转型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许多制度改革的任务,这为法律人提出了光荣的使命。她提出,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完成社会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型;要在制度建设中加强统筹能力,建立统筹机制,确保制度改革发展的科学化;要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加强行政改革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促进社会的真正转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于志刚在认真研究十八大报告的基础上,畅谈了法治建设的中国道路和未来发展方向。他认为,走法治建设的中国道路,首先要开拓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他提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方面力争让我国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则走出去,另一方面切实解决好“请进来”之后,如何规范在华外国公司管理、外国人犯罪等现实问题。他表示,针对未来中国的法治建设,法学研究要注重在开拓创新上下大力气、花大工夫,结合自己的专业,找准突破口,推进法治发展重点领域的改革。此外,于志刚还提出了建立网络空间法律规则、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

    曲新久以法治发展和政治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为出发点,具体谈论了研读十八大报告的几点启示。他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定位为我国改革发展建立了坐标,改革开放是必须坚持的原则。而市场经济与法治经济一脉相承,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决定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他认为,只有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推动法治建设发展,延续十年来的发展势头。

    马怀德高度概括了十八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法治不仅是改革的有力保障,也是推动改革发展的共识,必须长期坚持,应该成为我们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也应该成为我们党领导干部的基本的思维方式。首先,法治是各项改革制度的升华,在某种意义上,一切制度只有转化为法,才能发挥制度的终极利益。其次,法治是科学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是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最后,法治是反腐倡廉的利器,是政治亲民的基础,只有厉行法治,才能实现政府的亲民,只有法治更加严厉,才能够保障干部的勤政。他表示,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家集团,一定会在依法治国的新节点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石亚军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十八大报告基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着眼于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为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具有很高的时代前瞻性、理论概括性和实践操作性,符合时代进步的趋势,贴近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成熟度。石亚军指出,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大精神,关键是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导下深化学校各项改革,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二是要充分发挥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科和学术优势,为国家“五位一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独到的智力支持。他说,作为国家重点大学,法大的教育教学质量除了要按照学术自身的逻辑发展,还必须号准社会发展的脉搏和国家的发展战略,要把学术自身的发展逻辑跟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的脉搏紧紧地结合起来,找到学校发展的方向。他强调,当前正处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十八大报告为我们如何提高办学质量,走出象牙塔,与政府结合、与企业结合、与社会组织结合、与司法机关结合,共同谋划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流程、模式,提供了极好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善于将十八大报告蕴含的理论创新、政策引导、制度发展的成果,进行学术转换,充实、更新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内容,使我们教育质量的发展契合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脉搏。他认为,法大还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为己任,加强与立法机关、司法部门、政府机关之间的合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发挥应有的作用。

    石亚军最后指出,本次座谈会为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拉开了帷幕,学校党委将在下一步制定详细方案,在全校推进全面深入准确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活动。

    座谈会由党委宣传部策划举办,活动受到了各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来自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等媒体的领导和记者出席了会议并将陆续对会议进行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校区地址:北京昌平区府学路27号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

咨询电话:400-6767-050 010-59792290 值班:13552002836

Copyright @ 2013 WWW.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政法大学出国留学预科班 中国政法大学留学预科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留学预科

北京三行华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