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不愿意用海归了。现在的海归都还没有国内的硕士好用。”从早些年的留学归国精英到现在越来越趋普及的大众化教育,海归的形象也变得多面起来,甚而变成了“海藻”、“海带”。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指出,近几年,我国每年的出国留学人数都在20万以上,同时有十多万留学生回国,回国人数年增长率达30%左右。2011年,留学生回国人数接近19万人,比2010年增长37.7%,预计今后的留学回国人员还将不断增加。如此多的海归,他们是成功晋级为“贵族”了,还是变成了“海带”、“海藻”?
职员:被裁员的同事90%是海归
已经工作两年的黄帆正筹备着出国读MBA的事情。她是投资银行的金融分析师,才25岁,月薪已达到2万元。她对目前的工作待遇和空间都比较满意,但是她希望能够学一些其他综合管理类的职业技能,目标主要是美国。
黄帆所在的投行,今年裁员10%,被裁的90%都是海归,包括常春藤学校毕业的。她说海归在公司里属于弱势,北大、清华都有自己的势力团。在业务考核评估时,海归不擅长中国的做人之道,所以在考评时成绩都会不好。
在黄帆眼里,公司里的海归都比较踏实,他们的学生心态更重一些。由于都在国外念过书,一般也都比较优秀,缺点就是有时会忽略人际关系的经营。比如开会,有客户在时,国内的毕业生都比较会说话,“海归一根筋,老板就不喜欢你”。
黄帆的感觉是:“海归对自我要求会比较高,怕自己丢出去的活不好,给自己的学校丢脸。国内的大学生有些就会比较极品,曾经有个国内的毕业生,因为要裁员,跑去办公室哭了两个小时,老板最后就没有裁他。海归就不会这样,说好听点就是海归自尊心强,不好听就是海归更要脸面。”
“有些海归也有不好的毛病,例如娇生惯养、自由主义,在上班时间溜去看电影,但是整体来看会更卖命。”
企业:海归没国内生好用
“我们一般不愿意用海归了。现在的海归还没有国内的硕士好用,尤其是从英国回来的,特别不爱用。从美国回来的一些海归还可以。”FESCO网络公司的人力资源资深专家葛晓非态度鲜明。
“现在很多海归,张嘴闭嘴都是老外的那些东西。在外面读一年,花个几十万元,学的专业和内容有的也不对口,企业特别不爱用。”葛晓非说自己接触过的海归职员中,很多出国前学习就不好,在国外的实习经历又平平,出国只为镀金、混学历,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回来之后又很浮躁,眼高手低,还动不动就看不上国内毕业生。
随着国内教育体系的日臻成熟,企业认为,国内学校的毕业生更能够适应企业的经营理念,不需要招聘从国外回来的毕业生,一是他们的学识未必有想象中那么优秀;二是他们有国外教育经历,对职业规划的期望值会比较高。
本文章关键词:上海留学预科,国际预科班,国内留学预科班,自费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